文博思政 解锁“大思政课”新模式

发布日期:06-30信息来源:bwg

为充分传承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思政课”底蕴,提升青少年的政治素养,切实发挥“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今年6月以来,厦门市政协文史学委、思明区教育局、市博物馆三方联合特别策划开展“文博思政课”系列活动。

三方携手,同向发力,打破传统思政课的时空局限,以专题讲座、研学实践、现场教学、夏(冬)令营、文博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了灵活、生动、沉浸式的“文博思政课”,共同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特区精神,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7月11日,“文博思政课”启动仪式在厦门市博物馆举行。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薛祺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李云丽,思明区教育局副局长苏志到会并指导工作。启动仪式上,厦门市博物馆与思明区教育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松柏中学、松柏小学、滨北小学、仙岳小学、园南小学等5所思明区属中小学共建,并以此为试点开展活动。

沉浸式教研 赋能思政教师专业成长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与博物馆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为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9月26日,思明区教育局、市博物馆和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组织全区90多名思政教师走进厦博,开启一次独特的沉浸式教研之旅。这也是厦博针对思明区思政老师量身打造的一次专业培训。

活动中,教师们参观展厅、聆听讲解、填写资源记录表,思考博物馆资源与学科中可对应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策略。教师们针对如何将博物馆思政资源有效地融于思政课堂这一问题开展分组讨论,他们对应各年级的教材,寻找相应的衔接点,思考有效的教学策略,探讨建立校内与校外协同育人的教学方式。

通过研讨,教师们从现实走进历史,从融入走向沉浸,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素养为重,从单向灌输转向对话生成,从学院式培训转向现场学习,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此次教研活动以‘点’拓‘面’,启发我们要从挖掘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拓展到探究深邃的中国精神,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从而提升思政课课堂价值。这是思明思政教研的新探索,教研也可以成为成长的享受。”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赵丹评价道。

此次活动是“文博思政课”的创新方式和重要举措。通过组织教师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传好思政教育“接力棒”,为思政教师提供了培训研习、联合科研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思政课的发展和创新,为构建一体化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文博思政课”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指明了方向。

立体式课堂 探索“馆校合作”新路径

文博思政课该怎么讲?如何在顺应时代新特点、聚焦学生新需求中将“思政”讲深、讲透、讲活?厦博为此下了很多功夫。

开课之前,厦博多次和市政协文史学委、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对接沟通,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厦门文史沙龙和博物馆资源优势,采取“一校一案”的方式,根据不同试点校的办学特点、学校特色文化等设计活动方案,有针对性的将与文博相关的思政主题课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为此,厦博根据课程思政总体要求,结合文博专业特点,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等方面对文史、文博知识进行精心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包括厦门历史、闽台民俗、厦门特区建设等内容的“文博思政课”课程体系,并挑选10名优秀讲解员和20多名优秀志愿者组成思政宣讲团。宣讲团陆续走进思明区滨北小学、仙岳小学、松柏中学等共建学校开讲《小城春秋话破狱》《硝烟中的花季——了不起的“厦儿团”》《鸦片战争与厦门》《感受闽南传统建筑美学》等精品思政课,为4000多名学生带来丰富的文博大餐,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在思明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厦博积极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共同健全馆校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学校与社会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造“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向互动、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推动本土文史文博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转换。

活态化体验 解锁思政教学新模式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了让思政课更具有亲和力、更具有针对性,厦博将广大师生“请进来”,把博物馆展厅变成了一个思政大课堂。

看展览、观文物、听讲座、做手工……今年暑假,由“共读历史 同书未来”“感受传统赓续文脉”“探索文物 解码文明”等主题组成的“文博思政课”

夏令营在厦博顺利开展。活动精彩纷呈、形式生动活泼,200多位学子在厦博讲解员、志愿者的带领下,用眼欣赏文物、用耳聆听讲解、用手完成制作、用笔绘制海报、用心感悟历史。

除此之外,厦博还精心研发内容丰富的“文博思政课”主题校园活动。主题校园活动是“文博思政课”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它围绕某个主题,从培训红领巾讲解员、聆听主题讲座或观看展板、体验闽南传统技艺三个方面开展,形成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态化体验课。

12月14日“文博思政课”主题校园活动在松柏小学举行,孩子们在现场听厦博讲解员介绍厦门近百年来的红色记忆,通过闯关集章的方式现场观看和体验南音表演、投壶、掌上木偶、闽南童玩、拓印、漆线雕等地方传统文化,还参与了有趣的厦门历史文化知识有奖竞猜。活动现场,厦博优秀志愿者孙军还被松柏小学聘为思政教学校外志愿辅导员。

松柏小学副校长兼思政老师刘余建说:“厦博针对我们小学生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本土特色、本土人文的思政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它有别于平时的思政教学课堂,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陶冶了孩子们性情,提升了孩子们的实践探究能力,是室内思政课的有力补充。”

市政协文史学委负责人表示,文化自信需要于内心处根植,在成长中践行。“这样的传统文化课让孩子们在深入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厦门的乡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他们从小热爱家乡,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多样化研学 “讲好 ”“讲活 ”思政大课

为了进一步“讲活”思政课,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三方联合组织了多场“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实践活动。利用身边的鲜活资源,将孩子们带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回溯历史的方式,把抽象的精神符号具象化为鲜活的场景与人物故事,以丰厚的历史资源滋养思政教学。

今年10月至11月,以“踏寻成功印迹”“触摸厦门历史脉络”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在鸿山公园、中山路开展。厦博志愿者带领园南小学、仙岳小学的同学们走寻历史古迹,深度触摸厦门的历史“文脉”,体验厦门的“前世今生”。

为了帮助学生们对“文博思政课”的课程学习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厦博还设计了“文博思政课”研学手册。研学手册围绕“知史鉴今·厦门历史”“文物讲古·闽台民俗”“红色记忆·革命史”“勇立潮头·特区奋斗”四个主题系列,通过进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多样化的研学实践让孩子们亲身走进“历史场景”,打破了灌入式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情感共鸣中对思政课感兴趣。“研学活动让我了解了不少厦门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认识了郑成功、陈化成等民族英雄,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仙岳小学2019级1班卢欣仪学生说。

春风化雨,其乐未央。市政协文史学委、思明区教育局、厦门市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同心同向聚合力,进一步扩大思政一体化“朋友圈”,以思明区为试点,把“文博思政课”推向全市各区中小学,让文博思政教育的步伐越迈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