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长歌 千年回响:共建“一带一路”文物工作谱华章

发布日期:10-19信息来源:tzbwg

老的丝绸之路,跨过沙漠海洋,绵亘万里河山,延续千年岁月,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漫漫丝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融汇着多元文化的积淀起伏。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深化联合考古、文物展览、世界遗产联合申报、历史古迹保护与修复、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中国政府援助乌兹别克斯坦文物保护项目纪念碑前,将维保手册交付给乌方,圆满完成援乌项目移交工作。

联合考古探索文明交融本源。哈萨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遗址、吉尔吉斯斯坦科拉斯纳亚·瑞希卡古城佛寺遗址、塔吉克斯坦萨拉兹姆遗址、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蒙古国高勒毛都 2 号墓地、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十年间,中国考古工作者以开放合作、兼容并蓄的方式西越昆仑、南跨重洋,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24个国家开展44项联合考古项目,用双手和慧眼搜寻着文明交融的痕迹,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以壮观的遗址遗迹和精美的实物证据,见证了古代文明的频繁交往,唤醒了人们对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鲜活记忆,将埋藏于地下的古老遗迹谱写成动人旋律,向世人揭示文明交融本源的多彩画卷。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海湾水下考古现场取样

文物展览见证文明交流互鉴。“华夏瑰宝展”在土耳其、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等国广受欢迎,柬埔寨“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展”成为中国观众了解东南亚文化艺术的窗口,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品展”再现了文明间的守望相助。十年来,我国围绕丝路历史文化、华夏瑰宝、出土文物、文化艺术等主题,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与丝绸之路沿线40余个国家,合作开展了200余项进出境展览,促成1800多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一项项展览,一个个国家,一次次交流,透过多个中外交流展讲述了我国丝路沿线各国的文明故事,呈现文明互鉴之美,为相互交流、展示、沟通、了解搭建重要平台,谱写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乐章。


“华夏瑰宝展”在卡塔尔展出

跨国联合申遗打开交流合作新局面。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二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为丝路沿线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工作打开新局面。我国还积极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申遗成功。与丝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塔吉克斯坦段遗产保护管理合作、丝绸之路:中国—南亚廊道研究,持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治理格局中的作用,展现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担当与风范,古老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与活力。


丝绸之路遗产点:中国交河故城遗址

历史古迹保护与修复成果斐然。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古城,中国文物修复工作队应邀而来,与当地工匠一起,用妙手匠心,实施古城民居整治、南北主干道提升、北门及城墙整饬、古城广场景观塑造等,恢复古建昔日容颜,整体改善了希瓦古城北门区域的人居环境,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开启了中乌文物保护工作者交流与合作的新纪元。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中国作为“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第一批参与者,持续至今,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十年间,中国在蒙古国、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6国开展11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项目,文化遗产保护在促进各国经济、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外文物工作者协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书写了心手相牵、民心相通的时代佳话。


中国政府援助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北门广场修复后

千年前,驼铃声声,在古丝绸之路的延展中将文明播撒世界;今日时,和风阵阵,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领略文明的多彩交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文物工作者将持续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更好展现古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助力多样文化、多元文明在相互了解中相知相惜,在交流互鉴中和谐共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文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