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2023.12.30-2024.1.5)

发布日期:01-07信息来源:tzbwg

《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正式实施

2024年1月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正式实施,用于指导和规范地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技术内容,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高品质发展。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指南》明确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主要编制技术措施。《指南》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重点和技术方法,从保护名录、历史文化保护线、地域特色分区、遗产本体及其环境安全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统筹等方面给出技术性建议。


北京

《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审议通过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审议通过。《机制》明确,所有公众都有保护中轴线的责任和义务,有权制止、举报破坏中轴线的行为。北京将建立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督员制度和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制度,鼓励公众对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开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鼓励志愿者利用自身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


天津

天津十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近日,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物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增一批国家等级博物馆,各区博物馆覆盖率达到100%。《方案》提出,要推进不同层级博物馆发展,协调不同属性博物馆发展,促进不同类型博物馆发展,优化征藏体系,提升保护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展陈质量,发挥教育功能,优化传播推广。《方案》强调,要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博物馆+”战略。


青池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突破

近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完成的2023年度青池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顺利通过天津市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评估。在该遗址两个发掘区内,分别揭露出旧石器时代晚期序列地层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地层和遗存,出土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骨器、兽骨等不同质地文物标本1000余件,许多兽骨人工加工痕迹明显,是天津考古首次发现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遗存,为万年天津文化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河北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开馆

2024年1月3日,位于河北保定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设六个固定展厅,以“自然·生命·人”为展览主题,以“演化”为展览主线,讲述自然历史故事,阐释物种复杂关系,解读动物生存智慧。该馆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河北保定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点工程。


山西

《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施行

2024年1月1日,《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施行。《实施办法》深刻阐述文物安全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围绕解决问题和制度安排,提出5章共22条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明确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贯彻执行文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协调机制、依法督办、查处重大文物安全事故和文物违法案件等责任。明确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文物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单位执法巡查、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应急机制等责任。


内蒙古

内蒙古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87处,目前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增至578处。此次公布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遗址31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17处、石窟寺石刻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1处,历史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及夏商时期,下至明清时期和近现代,呈现诸多亮点,涉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西辽河流域文明研究、“中华文明探源”与“考古中国”等方面,折射北疆文化魅力,镌刻内蒙古历史印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


辽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印发

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部署开展辽宁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辽宁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审定全省文物普查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辽宁省委宣传部等21家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文物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


浙江

小古城遗址商代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2023年12月29日至31日,小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小古城遗址湖西发掘区发现一处格局复杂、规划整齐统一的商代院落型建筑群。在庙山发掘区,考古确定庙山山顶存在一座建筑工艺极为特殊的人工堆筑台体,其占地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相对高度达8米至12米,精准地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行堆筑,表面可见用不同颜色填土分层版筑的痕迹,“台顶”和“台脚”都有建筑遗迹。在北城墙发掘区,一座商代水门遗迹保存较好,结构清晰,宽2.5米至3米,留有丰富的木构件遗物。


福建

“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福建分库”揭牌成立

2024年1月5日,“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福建分库”揭牌仪式在安溪举行,这是该基因库在全国布点中首个揭牌成立的分库,未来将聚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充分发挥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区位优势,整合闽、浙、粤文博机构资源,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的文物基因库。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由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共建,旨在集中搜集保存各地考古发现的典型标本等信息依据,促进综合性研究发展,并向全国相关考古研究机构开放。


山东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成立

2024年1月2日,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在济南成立。该中心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直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可移动文物的调查、保护修复、项目验收,各类文物鉴定的组织与技术支持,文物修复与鉴定的研究、技术推广、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职能。山东将以该中心为依托,全面统筹省内的行业文物鉴定、涉案文物鉴定等工作,与省内外的鉴定机构、科研院校就文物鉴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加强联动合作,为打造立足山东、辐射东北、联动华东、面向全国的区域文物鉴定平台先行先试。


四川

四川召开全省石窟寺保护暨文物安全工作会议

近日,四川省文物局在成都召开全省石窟寺保护暨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安排布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窟寺保护和文物安全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压紧压实文物安全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人的直接责任,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加大石窟寺保护管理力度,抓好石窟寺违规妆彩等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加强低级别石窟寺保护工作。要进一步筑牢文物安全防线,进一步落实文物安全保障措施,营造“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