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小课堂 | 展品解读】昭穆明礼教•俎豆存馨香——古代的祖宗像

发布日期:01-13信息来源:泰州市博物馆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开端

在山水、花鸟画兴起之前就出现在壁画和帛画上

相关作品流传甚多

比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卷》

张萱《捣练图》

周舫《簪花仕女图》等等

一直到明清都长盛不衰

还有一类属于宗教或祭祀用人物画:

一是佛道做法事的水陆画

二是家族宗祠供奉的祖先画

过去它们不被主流重视

像宋代佛画很多就流传到日本

在中国几乎无存

祖先画则多毁于六七十年代

这些画中祖先画尤为重要

其中有单人像、夫妻合像和家族群像

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祖先画起源很早

到了宋元时期开始从宫廷、贵族走向民间

这些画中人物虽然都是坐像

但它们的尺寸却都不小

一般高达1.2米~1.8米

最长的甚至超过2米

而宽度可达0.7~1米

且多数均绘制精美服

具有明显时代和身份特征

无处不体现着当时的思想观念

在明代,随着西洋画的东传

人物的面部能够得到较立体还原

到了清末祖先画受摄影技术的影响

先辈的面容变得更真实

从现存的祖宗像不难看出

清代祖先群像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纯男性祖先

一类是男女祖先并列

再细分一下

后者又可分为男左女右或者男上女下

两种构图模式

从内容布局上

又有无场景纯人物占满画面的类型

以及在家庭场景中有建筑、活动等内容

的叙事性祖先群像画

还有一类特殊的祖先画不出现人物而以灵位展示

祖先影像不只是肖像画或者祖先的代替物,

亦是沟通子孙与祖先的媒介。

祖先影像存在的意义,

不仅在于子孙对祖先的四时祭拜,

也在于祖先对子孙的福荫庇护。

在古代以宗族为主的社会结构中,

这种二元的互动,

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伦理和道德的体现,

也是构建古代社会组织的基础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