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2.4-2.10)

发布日期:02-13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

北京

中国电影博物馆获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大屏幕及影视技术系统  

2月4日,庆祝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系列活动启幕,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大屏幕及影视技术系统”捐赠、收藏与展示仪式。北京冬奥会留下了丰厚遗产,特别是212项技术的落地应用,以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接下来,该馆将继续研发冬奥、电影相关的展示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沉浸感体验。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发布

2月8日,《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上线,即日起公众可从国家图书馆官网登录免费使用。这两项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项目,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单位研发,是活化古籍资源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技术,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广阔地域分布和繁杂人物关系形成系统知识图谱,生动展现《永乐大典》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及其流传历程,为大众探索和了解传世古籍提供了重要途径。

福建

新加坡与福建携手举办文献遗产展

2月8日,“无限江山笔底收——新加坡早期中文报业与星闽记忆”在郭柏荫故居开展。展览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福建省档案馆联合主办,由“千秋事业留报端”“但开风气不为师”“青史凭谁定是非”“后生可畏更可爱”“丝路扬帆下南洋”等8个篇章组成,展示福建与新加坡深厚的历史渊源、友好交流和共同记忆。

江西

全国首例古村落人文遗迹案门楼修复完成

近日,江西省金溪县人民法院透露,全国首例古村落保护民事公益诉讼修复执行案执结,涉案的“三公旧第”门楼经过近2个月的施工,目前已修复完成。该门楼对研究当地明清古建筑群以及江西农耕文化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案件的依法审理,既是对被告所做行为的否定评价,也是对广大公众人文生态资源权益遭受损害的填补,更在于警示、教育、唤起全社会成员人文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增强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和古建筑等不可再生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河南

河南洛阳博物馆举行文物“珍宝”展

2月9日,河南洛阳博物馆举行洛阳文物“珍宝”展。展览从数十万件文物中撷取一批珍品,希望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聆听到华夏文明演进的千古足音。

湖南

湖南桑植官田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2月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湖南桑植官田遗址考古发掘明确了官田遗址是以生铁为原料,集熔铁、铸造、退火、锻造、精炼等工艺技术为一体,并兼营铸铜的多金属生产作坊,为目前南方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汉晋时期铸铁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实证了生铁及制钢技术体系在中原以外地区的植根与发展,不仅反映了武陵山区地方基层的一种大规模、有组织的手工业生产模式,代表着这一区域、这一时期最先进的工业生产体系,更对研究我国钢铁技术传播,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重庆

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完成布展

近日,美丰银行旧址保护修缮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旧楼“变身”为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暨成渝金融司法博物馆,目前已完成布展。历时数年的精心设计布展,博物馆展区共分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展览面积4460平方米,共有各类金融展品500余件,历史图照600张,以丰富翔实的史料文物,再现重庆既有艰辛坎坷,更有奋进辉煌的金融业发展历史全景。

陕西

陕西召开全省文物局长会议

2月7日,陕西省文物局长会议在西安召开,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等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任务。2023年,陕西将立足文物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办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创始成员国会议、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建好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抓好文物考古、科技保护、传播利用、专业技能、综合管理,创建好世界一流博物馆、世界一流考古机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国家一流示范区、文物科技保护一流国家平台、大遗址保护一流示范样板、对外交流合作一流高地、梯次结构科学合理的一流保护管理团队,推动新时代陕西文物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青海

青海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近日,青海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处,可移动革命文物63件/套。该名录的公布,有利于青海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各文博单位不断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深化革命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发挥好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让革命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