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臣《雪景山水图轴》 明 绢本 泰州市博物馆藏
高180cm,宽102cm。这幅山水是一幅雪景图,画面上千山万壑,松涧路桥,白雪皑皑。表现了雪后初晴溪水流淌,文人逸兴壮思遄飞的山水意境。画面上部高山突兀而起,峰峦层层叠叠,云层在其下方缭绕,山头在雾气中出没。峰峦以曲折轻重富于变化的长线条勾勒轮廓,再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点染凹部,峰峦突起部分留出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白色,把雪后远山的清新滋润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处山石勾勒之后以小斧劈皴表现凹部,山石更显得硬朗劲健。在一棵古松的半掩之下,一栋茅屋成为画面的点晴之笔。茅屋窗牖大开,一人探出窗外凝视远方。在画面左侧,有画家题款诗两句:“何人独倚东楼住,正是千山雪涨溪”,一个“独”字,把作者遗世独立的精神勾画出来。
谢时臣(1487—1567后)字思忠,号樗仙,江苏苏州人。有些画论把他归为“吴派”。史载谢时臣绘画学沈周而稍变其法,又兼戴进、吴伟之笔意。山水勾皴较多地运用了侧锋,作小斧劈之势;梅树枝干挺健,枝丫有如屈铁;人物线条劲细潇洒,近学吴伟,远宗李公麟,走笔风神俊逸。可谓温和敦厚得沈周之意,刚劲峭拔得戴吴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