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12-20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
12月16日,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上海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强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增强韧劲、久久为功,把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好,把事关未来发展的重要改革事项扎扎实实推进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听取上海市文物局关于推进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汇报,指出要加强制度创新,深化改革突破,打造社会文物保护利用新高地。深入挖掘文物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推动更多全球文物精品在上海巡回展示、更多社会文物艺术品进入公众博物馆展览,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2020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全国唯一社会文物领域系统性改革试点在上海启动。试点启动一年来,国家文物局、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改革任务。上海市文物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家文物局具体指导下,组建工作专班,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聚焦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全力推动试点任务落地落实。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市场流通交易日趋活跃,改革试点成效逐步显现。
用“艺术赋能”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构建文物艺术品交易国际化参与“主阵地”
今年以来,上海市文物局会同进博局、上海海关和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衔接,理顺交易流程,完善服务保障。简化临时进境延期复出境审批程序,实行全国唯一的自贸区内文物临时进境“6月×N”制度,助力进博会打造增长点和新亮点,提升多样性和文化味。第四届进博会期间,首次设立文物艺术品板块,共有来自英国、西班牙、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佳士得、苏富比在内的20家境外机构参展。最终,9家机构的41件展品达成购买意向,总货值7.6亿元,成交额较去年大幅提升,进博会已经成为海外文物回流的“主通道”。
用“功能优化”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构建文物艺术品产业规模化“集聚地”
依托浦东新区的制度基础、开放优势、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与浦东新区共建“上海国际文物交易中心”,全方位展现上海更开放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更活跃的市场,促进文物艺术品市场主体资源、人才资源、藏家资源等快速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保税服务综合体——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的优势,强化交易中心保税仓储、运输、展示等配套功能,今年已吸引16家知名企业入驻,佳士得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今年前11个月,通过该中心进出境的文物艺术品货值已达170亿元,相比历史最高峰2019年的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80%。
用“制度创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构建文物艺术品市场经营“首选地”
在文物拍卖行政审批方面,完成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整合推出“我要举办文物拍卖会”一件事;围绕线上拍卖新业态,实施文物拍卖领军企业扶持计划。今年以来,上海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回暖态势明显,吸引多家国内知名拍卖企业转战上海。今年前11个月,共举办文物拍卖会895场,同比增长近100%,总成交额40亿元。在文物进出境审核方面,建立全国首个入驻自贸区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服务站,为文物通关、存储、物流和展示活动提供便利化查验服务,前11个月,共办理文物进出境审核登记5037件。上海已成为嘉德、保利、佳士得、苏富比等知名企业办理文物进出境的首选口岸。
用“示范引领”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构建文物艺术品区域性“新高地”
发挥上海在文物市场的底蕴优势和龙头作用,牵头研判长三角文物市场发展趋势。2021年12月,上海市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共同签署《长三角文物市场一体化规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国首个区域性文物市场一体化规范发展合作体系,从创新市场监管举措、加强人才培养交流、构建成果共享机制、提供优质专业资源等方面,主动服务长三角文物市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动信息互通、监管互动、服务互补,提升区域社会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长三角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市场集群。
下一步,上海市文物局将在国家文物局的具体指导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以深化社会文物领域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加快推动浦东立法突破,建立文物市场高水平开放的“上海方案”。用更优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顶尖文物经营机构落户浦东,提升我国文物市场法制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二是做强两大交易平台,确立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刻”。继续做优进博会文物艺术品交易,吸引更多国际知名经营机构参展,推动更多高质量海外文物艺术品交易回流。2022年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打造我国唯一官方国际性文物艺术品交易品牌。通过两大交易平台的联动,提升上海在国际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文物市场规范管理的“上海模式”。坚持“放管结合”,搭建全国第一个省级文物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建立文物拍卖企业红白黑名单,实施差别化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服务第一”,打造全国首个“文物鉴定人才培训学院”,建立文物鉴定专业人才认定体系,规模化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鉴定人才。 (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