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眸】小观众在博物馆探索“珐琅的奥秘”

发布日期:01-17信息来源:泰州市博物馆

珐琅是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古典宫廷工艺,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复杂工艺,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者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然后至入高温窑炉中经800度高温炉火多次烧结而成。

1月16日,“珐琅的奥秘”——传统珐琅文化科普及体验活动在泰州市博物馆火热开课。十几组组家庭通过线上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在B层活动教室里学知识、交朋友、享亲子时光,度过了愉快难忘的周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本次活动主要进行制作的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属宫廷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不仅排在“燕京八绝”的首位,更是国宝京粹,曾被多次作为国之重礼赠予外宾。

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的带领下,走进“珐琅”的世界,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对珐琅有了初步的印象。活动中,同学与家长们相互配合,用镊子夹着剪好的扁铜丝,蘸上稠的白芨戎浆糊,按照设计好的莲瓣纹图案纹饰,粘附到铜胎上。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特制的工具,舀着不同颜色的珐琅涂料,小心翼翼地将涂料镶嵌在铜丝界成的小格子里。

   看,同学们一个个胆大心细、天马行空地创作着自己的珐琅作品,颇有“小匠人”的风范。通过亲自体验,同学和家长们对珐琅的生产工艺、演变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他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乐趣多多,并对从事珐琅制作的技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