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05-28信息来源:泰州市博物馆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从“良渚文化”到“良渚文明”,历时八十余年,浸透着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 。因而过去在学术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最北不过长江。
2011年,在泰州市兴化蒋庄地区,首次发现了长江以北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遗址。其中良渚文化墓地数量之多,陪葬之丰富,时代涵盖之全,为良渚核心地区以外之最。不仅填补了长江以北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也为全面、深入地研究良渚文明与良渚社会提供了新资料。
4月中旬,在泰州市博物馆B层活动教室举办了“逐水草而居”——繁盛的良渚文明活动。在活动现场,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参与者普及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介绍了良渚文明和蒋庄遗址的关系以及发现的重要意义。
接着,工作人员利用制作的探方模型向参与者介绍了考古地层学的知识,并指导大家利用手中的学习册,进行了一次室内的考古模拟体验,并完成了一份自己的考古发掘报告。
通过现场的学习体验,参与者们不仅掌握了良渚文明和蒋庄遗址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在实践操作体验中,了解到了田野考古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正如活动结束后,一位学生所说的:“考古工作的严谨大大超出了自己过去的认知,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和魅力的工作。”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广大市民真正了解考古工作的面貌,树立起对历史的敬畏,对文物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