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02-01信息来源:国家文物
有7岁的小学生,有66岁头发斑白的长者,深情朗诵,专注弹拨,舞蹈……犹如晚会舞台。
这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军旗升起的地方”红色故事百人团招募志愿者海选活动现场。大中小学生,警察、蓝天救援队志愿者,部队官兵、企业高管、退休人员等,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才艺、怀着火热的心来到面试现场。
日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其官方微信平台、“南昌发布”公众号、“南昌晚报”公众号同时发布了招募公告,向社会公众开通网络海选通道。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近150份报名表。主办方分批对百人团人员进行线上线下面试,根据个人情况分为社会组和学生组展开。一部分人员因为疫情等原因无法到达现场,主办方为他们安排了视频面试通道。整个面试环节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是自我介绍+才艺展示;第二是故事宣讲,正能量传达;第三是现场问答,包括参选意愿、百人团未来活动建议、应变问答等。期间江西电视四套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参选人员职业、年龄较过往八一馆志愿者有很大改变。我馆2012年开始开办小小志愿者培训,共有300余位学生加入志愿者团队,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小小志愿者队伍。此次招募,我们将年龄层扩充到7至70岁,不限职业,只要选手有一技之长,热爱红色文化,均可报名参与选拔。”本次的活动组织者、招募活动考官之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宣教科林彦平介绍道。
林彦平说,在面试过程中,对于不同年龄层的选手考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来面试的青少年来说,考官更看重他们的灵活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他们来参加活动的意愿是考官最为看重的,因为志愿服务能力是可以后期慢慢培养的。“我们会在面试中询问他们个性化的想法,比如成团以后,结合个人特长,他们能给我们的活动贡献什么点子。”林彦平说。
“我的父亲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司务长,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他希望我们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国家。一听说这个活动,我就来报名。非常激动,希望八一精神能够传承下去。”参加此次招募活动的选手陈春梅说。
谢昕珂是一名8岁的小朋友,上场前,妈妈用手机为她录下精彩的表演片段。“因为我想把中国的红色历史传给四面八方来的人,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的红色历史。”谢昕珂开心地说。妈妈也填了报名表,“我想陪着她一起成长,跟她一起学习更多的红色知识,陪着她一起做她喜欢的事情。”谢昕珂的妈妈说。
面试中,一个身着蓝色制服的高大身影出现在现场,他是红色故事百人团的新成员,是红色文化传承中新注入的一抹天空蓝。“我们蓝天救援队有五个宣教组的队员加入此次红色故事百人团,我们以后每个月会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大礼堂做一些免费的应急救护、救援的知识分享,就如何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和增强安全技能面向市民进行分享,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参与。”南昌蓝天救援队队长纪小川说。这是蓝天救援队首次参与红色文化宣传,副馆长熊艳燕认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希望促进更多的文化交融,把更多的信息传送给社会公众,所以蓝天救援队的加入极大地助力了“红色故事百人团”的发展壮大。
这次招募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彭力健已有66岁,他曾在井冈山地区纪检部门工作,那时就做过宣讲工作。年轻时戏剧团的工作经历使他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我曾经在戏剧团《八一风暴》的剧目中做过群众演员,当时在排练中,老演员们对我的影响很大。红色文化在我心中萌芽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我还做了很多红色宣讲活动,都是因为那时候的影响。”彭力健说。
红色故事百人团招募了一名拥有维吾尔语翻译特长的志愿者。据主办方介绍,他们正在策划制作一个维吾尔语版本的“八一南昌起义”专题,将“八一精神”传播给更多公众。这对于主办方和志愿讲解队伍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把红色故事百人团成员的职业、年龄都进行了大力扩充,这样可以使他们覆盖到全社会,将来走进学校、社区、军营,都能很好地宣扬‘八一精神’。”熊艳燕说。
此次招募的每位志愿者都拥有独特技能,除了才艺外,招募者中还有人拥有视频剪辑、画画、设计制作海报以及少数民族语言能力,这也将为他们在之后的志愿者活动中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7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会推出回望百年建党史的原创展览。届时,主办方会组织百人团志愿者自己撰写个性化讲解词,并通过个人喜欢的渠道如视频、海报、书画等形式在学校或社区进行传播。“这无疑是一次红色故事的再创作,让大家根据自己特长进行个性化表达,而不仅仅是对红色故事的简单复述,形式新颖,是一次有意义的创新。”林彦平说。(芈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