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12-31信息来源:泰州博物馆
砚
文房四宝之一
一直被文人视为知己
自古有
“文人之有砚
犹美人之有镜也”
的说法
千年古城泰州
古砚的故事更为传奇
有的跟神仙有关系
有的差点儿沦为磨刀石
……
宝藏名称:松皮纹砚
年 代:宋代
馆藏单位:泰州市博物馆
级 别:馆藏珍品
这方砚台长20厘米,宽11.55厘米,厚3.4厘米。正面石色淡灰,纹理粗犷清晰,酷似松皮,因而被称为“松皮砚”。
砚台上部的墨池由天然石眼加工而成,像个桃子形状。砚台右侧上方阴刻“古松皮”三字篆书款,下方阴刻“放翁宝”三字楷书款;左侧上方现有“加我年寿作朋”六字行楷铭文,下方有“东塘铭”三字名款,均为阴刻;边款文字有缺失。松皮砚是传世品,1958年市博物馆建馆初期捐赠入馆。
背后故事
名砚曾被当作磨刀石
松皮石砚曾有很多位主人,它的流传至少经过了陆游、朱太史、陈继儒、孔尚任、某皮匠、周某人,以及后来的泰州捐赠者王某人等。
陆游与泰州有着一段缘分,他的祖父陆佃曾在宋仁宗年间任泰州知州(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他本人写过《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和《送王仲言倅泰州》: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
天下无不可举之事,亦无不可成之功。始以果,终以不倦,此事之所以举而功之所以成也。海陵通州谷浑之间,自建炎后为盗区战场。中虽息兵,然犹鬼啸狐嗥于藜莠瓦砾中,自官寺民庐皆略具尔。未几,复有绍兴辛巳虏祸,前日之略具者,又践蹂燔烧涤地而尽。乾道、淳熙以来,中外无事,函养滋息,且以国力兴葺之,迨今四十年,而城郭邑屋尚未能复承平之旧,至于浮图之庐,又非郡县所急,或盛或衰,皆在仕者所不问,则其举事若尤难者。呜呼!是特不遇浮图之杰耳,信有之,未见其果难也。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是已。
送王仲言倅泰州
紫薇杰作传千载,
物色分留待下车。
老病难陪曳裾客,
因来时寄一行书。
陆游将松皮砚视若至宝,刻下了“放翁宝”三个字,以示珍爱。陆游去世后,最早有记载的是,松皮砚被明代进士朱大韶所藏。在朱大韶之后,又被陈继儒所得。陈继儒是明代晚期的文学家和书画家,曾著书记载了松皮砚。
到了清代,松皮砚流落民间,被孔尚任在庙市之中得到,还刻上了自己的名讳。说不定,他写作《桃花扇》时,就是用松皮砚来磨墨的。
可惜的是,松皮砚在孔尚任身故后,也流失出去。传言,它还曾流落到一个做鞋子的皮匠手中,被当作磨刀石。好在,一位姓周的文人看到后,买下收藏。
民国初年,泰州有个喜欢收藏的王姓市民以700两银的高价,从周氏处购得家藏。上世纪五十年代,泰州博物馆成立时,他拿出这方珍贵石砚,交给国家永久保存。
专家点评:
泰州市博物馆馆长 解立新
松皮砚是端石质,不仅仅石质名贵历史久远,更因为它历经多位名人之手而更有人文价值。
松皮砚上的“放翁”与“东塘”四字分别是我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与清初戏曲家孔尚任的名号。“放翁宝”说明,这方砚台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心爱之物;“东塘铭”告诉我们,这方砚台曾被孔尚任收藏过。
新闻1+1
泰州还有哪些传奇古砚
宝藏名称:徐守信石砚
年 代:宋代
馆藏单位:泰州市博物馆
级 别:馆藏珍品
徐守信砚是一款十分珍贵的歙州龙尾山石砚,直径28厘米,高5厘米,重达14.8斤,给人的感觉是敦厚笃实,有古朴凝重之气。全砚造型简练,砚池呈月牙形,砚堂呈圆形,有人曾形容它为“日月相拥”。该砚造型与当时的流行款式不同,加上徐神翁的传说,让它颇具传奇色彩。
上世纪50年代,这方砚台是在泰州市响林庄出土的,墓的主人叫徐守信。徐守信是北宋著名道士,泰州人,深得宋哲宗、宋徽宋等赏识,被赐予“圆通大师”和“虚静冲和先生”封号。
传说,徐守信有预知未来的本领,人称“徐神翁”,是民间传说中“八仙”早期人物之一。“八仙”人物是个变化过程,“徐神翁”是后来才被“何仙姑”代替的。
宝藏名称:抄手端砚
年 代:北宋
馆藏单位:姜堰区博物馆
级 别:馆藏珍品
抄手端砚是用紫色端石精雕细刻而成,造型规整,保存完好。墨池旁有火焰珠浮雕凸显,珠上有眼,更是珍贵。
1980年,该砚从姜堰区腰庄陈钦止纪年墓出土的。砚台长13厘米,宽端宽8.4厘米,重250克。砚的一端呈“门”字形,砚底两侧及后端留边,使砚底抬高,放置桌面时,手可方便地从前端伸入砚底将砚台抄起,因而被称为抄手砚。抄手砚是由唐代箕形砚演变而来, 是宋代的流行式样。
知道多些
四大名砚
端砚
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歙砚
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龙尾山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
洮河砚
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
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以当地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曾被列为“贡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