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10-31信息来源:泰州博物馆
10月29日-31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博物馆学会传媒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泰州市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杂志中文版承办的“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泰州市博物馆召开。苏州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陈瑞近,泰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钱志强,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专委会秘书长张小朋,苏州博物馆副馆长、江苏省博物馆学会传媒与新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茅艳,泰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玮,泰州博物馆馆长解立新、副馆长潘红,中国文物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主任王超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全省数十家博物馆及相关公司的40余名代表和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见证,是当代中国笃定自信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文博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政策利好成为了新时代博物馆飞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开幕式由泰州市博物馆馆长解立新主持,泰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钱志强作为东道主为此次研讨会致辞,钱局代表泰州市文物局对各位代表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各位代表介绍了泰州丰富的文物资源及近年来泰州地区各博物馆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所做出的尝试。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文博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博行业统筹运用传统方法与数字技术,主动发挥行业优势,为公众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接下来,苏州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陈瑞近发言,陈馆以“疫情下的博物馆”为题,介绍了苏博在疫情期间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公众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务,提出在后疫情时代,博物馆人需要重新审视博物馆的发展路径,在“后疫情时代”更加主动地发挥自身职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专家主旨报告议程。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张小朋、中国文物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主任王超、苏州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喆等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发挥作用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张小朋主任在《病菌·文化·技术》为题的讲演中,以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疫情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为切入点,提出要重新审视疫情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王超老师则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目前新媒体的类型,以及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对博物馆文物进行多重解读。而李喆主任则以苏州博物馆展览与教育项目为例讲述了ip授权模式下博物馆发展新业态的探索。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还就“后疫情时代的博物馆技术应用”、“文物在互联网的多重解读”、“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的品牌传播”等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各馆及相关技术公司代表就博物馆新技术应用领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交流和分享,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分组讨论结束后、张莅坤、张遇、戴莹等三位主持人分别代表各组进行了汇总发言。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还前往泰州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兴化博物馆等处进行了现场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