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及第花钱”赏析

发布日期:02-07信息来源:泰州博物馆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汉族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汉族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汉族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具有相当大的收藏价值。

      “状元”制度于唐代。《明史·选举志》云:“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三元及第”为“解元”、“会元”、“状元”连考连中之谓。“金榜题名时”,为旧时儒生所求。一旦,“状元及第”,“骑马游街三日”,好不威风。民间对此,并不人皆幻想。然红袍白马倒也喜气洋洋,故以“状元骑马”祝吉。而由于「状元」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民间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应试而考中(中举、殿试、状元、夺魁等)是长辈对晚辈的期望,是亲朋好友的祝福,自1977年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学子们就在父母及亲人的殷切期盼和美好祝愿中,孜孜不倦苦读寒窗十余载,期待高考时能一鸣惊人。这种期盼和祝愿也不是恢复高考后才有的,我国古代吉语花钱早就反映了先祖们的这种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