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内年味渐浓

发布日期:01-20信息来源:泰州博物馆

     随着“新年味”渐浓,博物馆也开始“热”了起来。

    1月18日,正是农历“小年夜”的第二天,这天下午,在我馆B层社教教室,一场别开生动的木雕板年画拓印体验活动正在进行,20余名小观众通过网络报名参加了此次体验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了年画的历史及相关民俗,并指导孩子们用简单的棕刷,蹚子,雕版,白纸等材料印出了一张张传统的年画。每一张年画都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年画拓印不仅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传统故事潜移默化中所渗透出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也使孩子们备受感触,也为春节提供了一份喜庆的色彩。

    与此同时,在博物馆大厅,来自“厚德书画院”的小书法家们,身穿汉服,挥毫泼墨,为参观者写下新年的愿景和祝福。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技艺,其历史源远流长,汉代时便见于史籍记载。其丰富的颜色,多变的造型,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先人留下来的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月18日、19日,泰州博物馆邀请到了泰州面塑工艺非遗传承人黄宝富为小观众们连续举办了2场“面对面——泰州面塑工艺现场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具有“魔术般的艺术”。

    在活动现场,大家看到那些五颜六色的面团在黄师傅的巧手中,上下翻飞,不到几分钟,就制作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在黄师傅的指导下,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了小鸟,彩虹,花朵,还给小鼠制作出各种装饰。

  路引制度是明朝时期户籍管理制度的附属产物,泰州就曾经出土过许多路引,它对当时的人口流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限制。明朝中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政府准其流动的同时,通过路引制度加以规范管理,既有利于区域交流、经济发展,又能够缓解对明初户籍制度的冲击。

  1月19日上午,泰州博物馆“明服工坊”活动举办了一场“明服工坊”系列活动之“月色下的挑坝码头”,在课堂上,工作人员向小观众们介绍了明朝时期路引制度,以及它的产生和作用,以及由此生出的独特的文化行为。并指导大家学习制作一张路引,通过路引的制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明朝人出行、购物的过程,了解六百年前明朝人的生活面貌。

  春节期间,我们还将举办大量的社教活动来丰富市民的节日生活,如大家可以参观我们的鼠年春节生肖文化展,可以在许愿树上挂上许愿卡,祈祷来年愿望的实现,也可以在元宵节期间参加我们一年一度的猜灯谜活动,具体的活动详情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平台。

    在此再次祝愿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