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发布日期:03-04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经过代代泰州人的智慧积淀,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创建,在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于今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月27日,国家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名城处处长郑文良在全市文化名城推进大会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苏省泰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标志着我市正式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批复指出,泰州市历史悠久,遗存丰富,街区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整,城市历史地位突出。

批复要求省和我市政府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重视保护古城风貌,注重古城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张‘国’字号城市名片,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市规划局局长丁亚说,与“园林城市”、“环保城市”等国家相关部门命名的招牌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命名。“这个牌子的获得需要城市具有真正的历史积淀,需要代代人精心的保护,其含金量可见一斑。”
据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需要评估考核5个硬件:“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对照5项硬件条件,泰州均已达标。

泰州具有悠久的城市史,因内河航运而兴起,以南北融通而发展,凭盐税丰足而辉煌。泰州城市历史文化以吴楚文化为主流,具有平民性、实用性、兼容性的特征。表现为:以水城一体为特色的城建文化;以安定书院、崇儒祠、扬郡试院为载体的教育文化;以吕夷简、晏殊、范仲淹等盐税官为主线的盐税文化;以梅兰芳、柳敬亭、孔尚任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光孝寺、城隍庙为影响的宗教文化;以新四军东进、人民海军诞生、渡江战役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以日涉园、雕花楼为代表的园林文化。

今天的泰州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积淀。市域范围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泰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3处。盆景艺术、淮剧、道教音乐、干丝制作等,分别列入国家、江苏和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此,国家文物局作出评价,泰州历史悠久,古城格局保存完整,街巷风貌特色鲜明。多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使泰州这座文明古城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喜人局面。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获批,掀开了文化名城建设的一个崭新篇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党组书记黄林华说,泰州成功获批历史文化名城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挖掘、继承、保护、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就一定会在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建设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