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揭晓仪式暨《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首发式在南京举行

发布日期:01-20信息来源:江苏省普查办

  1月18日,“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揭晓仪式暨《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首发式在宁举行。中国文物报社书记彭常新,国家文物局普查办副主任刘小和到会祝贺,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龚良,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吴晓林、刘谨胜、书记沐仁和出席仪式。仪式由刘谨胜主持。省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省普查业务指导专家以及十大普查新发现所在地代表参加了会议。

  仪式上,龚良通报了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江苏创造性开展普查工作“十大攻略”的经验模式。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全面完成第一、二阶段各项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实地文物调查阶段性工作,春节前完成对县域单元的验收。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省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21299处,其中新发现13371处,复查7928处。龚良还对全省第三阶段普查工作做出安排,要求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做好转段准备,开展数据误差率抽样检测和整体验收工作,进行普查资料整理和普查数据库系统建设,做好普查成果公布保护和宣传工作。

  吴晓林宣读了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评选结果的通报,有关领导为十大新发现所在地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书正式出版发行举行首发仪式。

  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占调查总数63%,全省文物总量实现了翻番。为充分展示全省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普查办于2009年下半年分别开展了“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评选活动和《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汇编工作。十大新发现评选活动分别进行了申报、初评、入围公示和终评,最终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台旧址、高淳水阳江古代水利设施、宜兴紫云山墓群、徐州韩桥煤矿旧址、金坛慰安所旧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连云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洪泽三河闸、兴化影山头遗址、沭阳古栗林等10处文物点入选。《新发现》遴选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等全省300处重要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汇编。这些入围、入选和入编的文物点既涵盖传统文物各大类型,又兼顾新型文化遗产诸多品类,在调查登录的全省文物资源中具有显著特色和代表性。

  最后,刘小和代表国家文物局普查办在仪式上作了讲话。他说,江苏文物普查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从试点工作、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和第二阶段实地文物调查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十大攻略”模式以及对青海省进行对口支援等工作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评选活动在全国尚属首创,《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汇编也为全国带了好头,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他还希望江苏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的良好态势,在第三阶段普查的各项工作中再接再厉,为全国创造经验,作出示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