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05-31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最终结果6月12日在江苏苏州揭晓。经过激烈的竞争, 十条街道从报名参评的290多条街道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它们不仅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它们既体现出历史文化价值,也构成今天现实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升。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良好保护,并在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历史文化名街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受损或消失,一些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文化生态已难以恢复,而且这一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名街及街区的保护,刻不容缓。
为了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性评选活动。活动以政府支持、民间主办、专家和公众投票参与的形式进行,旨在将中国城市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广泛社会影响、鲜明特色与发展活力的历史文化名街有步骤地介绍给公众,展示给世界。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条历史文化街区报名参评。同时也引起了各地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投票总数超过了140万张。最终,北京国子监街等10条街道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的举办,组委会还出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第一卷),并拍摄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题片,积累了丰富的资料。2009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国子监举行了隆重的颁牌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蔡赴朝等领导出席仪式,为入选街区授牌,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授牌仪式当天,还成功举办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高峰论坛”,罗哲文、谢辰生等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来自各地街区的代表围绕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保护模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厘清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一些基本问题。
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新浪网等各类媒体纷纷予以重点关注,日本发行量过百万份的《每日新闻》,还专门辟出两个版面予以全面报道。评选推介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评选活动带动了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热情。四川、广东等省份,以及太原、中山等城市人民政府在2009年下半年公布了新一批的省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将本地区最富历史文化内涵和魅力的街区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推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提出建立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强制申报制度,努力使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建筑避免遭破坏。2009年10月,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天津五大道“聚客锚地”工程正式更名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示范区”。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切实做好历史文化名街及其街区的保护,促进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不仅是城市保持并展示个性、增加魅力的需要,也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文化软实力提升,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需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坚持“标准公开、大众参与、专家指导、媒体监督”的原则,不仅对于入选地的景观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全国的历史文化名街保护都是一个推动。
在首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已于2009年10月启动。本届活动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余条街道(街区)向组委会提交了申报材料,报名参评的街道数量较首届有了增加,而且覆盖的地域也更加广泛。2010年4月6日,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组委会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与会评审专家经过资格审查、评选标准讨论、集体调看申报城市视频资料等程序,最后进行实名投票,有15条街道(区)进入初评入围名单。它们是: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福建省漳州历史文化街区、重庆市沙坪坝瓷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江苏省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市烟袋斜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黑龙江齐齐哈尔昂昂溪罗西亚大街、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街、陕西省榆林市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
由4月9日开始,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进入了公众投票阶段。为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组委会特别开设了信件投票、电子邮件投票和短信投票三个通道。据不完全统计,投票总数超过了600万人次,评选推介活动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彰显出来。在专家初评以及公众投票的基础上,最终评选出第二批十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两届评选推介活动的顺利举办,已经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成为一项高规格、高公信力的评选活动,活动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各地政府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力地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