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明代墓葬清理简报

发布日期:08-19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1995年地级泰州市成立以来,泰州市的城市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在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同时,在泰州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的地面和地下文化遗存,泰州市博物馆在配合基本建设的情况下,对所发现的地下文化遗存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现将发现的两座明代墓葬的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一、觉正寺明代墓葬

19981021日,为配合海陵区的老城区改造,泰州市市政公司在进行市区东进路拓宽施工过程中,在泰州市玻璃厂西侧,原觉正寺天王殿(清代道光年间兴建)地基下发现一座明代双室券顶砖室墓,尽管该墓葬顶部距离地表不到50厘米,但是由于其位于觉正寺天王殿下,故该墓未遭盗扰,保存完好。(位置图)

一、墓葬形制

该墓的形制为双室砖室墓,墓向南偏东50,双室并列,中间以券形小甬道相通,双室形制相同,墓室平面均为长方形,青砖平砌,券形顶。该墓东室长282厘米,宽140厘米,西室长282厘米,宽152厘米,高均为190厘米,双室均在110厘米高处起券,起券方式均为两侧砖中夹一平砖,两室中间的券形甬道高72.5厘米,长54厘米,宽29厘米,起券方式为里侧砖外平砖,砖长27厘米,宽10厘米,厚4.5厘米。

两墓室底部均未见铺地砖,仅仅在夯土层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石灰,厚约0.5厘米。棺木的位置均位于墓室的西北部,东室北壁全部用石灰涂抹,其它三面仅涂抹至起券处,顶部残留用苇席绷顶起券的痕迹,连接两室的甬道底部铺二层砖。两墓室内的淤泥深约10厘米,骨架残骸及腐朽棺木均散见于淤泥表面,从骨骸的分布情况看,均为仰身直肢墓,头向为北偏西50

二、高港明代墓葬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作为地级泰州市成立后新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口岸镇为高港区政府所在地,新区的建设规模很大,随着基建工程的展开,大量的地下遗存得以重见天日,2002年12月9日在口岸镇蔡滩村老圩组发现一座明代早期双室券顶砖室墓葬,由于高港区距离市区很远,尽管泰州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但该墓葬已被施工破坏,不过该墓葬的基本形制尚可辨别。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双室砖墓,两室之间有小龛形洞相连,墓室无砖底,仅有一层薄薄的白灰土,券顶为10圈砖平行砌筑,南北两侧墙上有梁洞,为架梁后起券之用,墓葬方向为南偏东10度,墓室高178厘米,宽308厘米,长370厘米;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龙泉窑青瓷器,有罐、盘、碗、盏计20多件,其中完整的青瓷器有11件。

三、结语

这是泰州地区首次发现的明代双室券顶砖墓,以前泰州发现的明代墓葬均为浇浆墓,从未见砖室墓。这次发现的两处墓地形制基本相同,均为不分前后室的双室并列的券顶砖墓,两墓室之间有小的券洞连接。

觉正寺明墓两墓室中的随葬品基本相同,瓮、罐、壶、碗、剑状物数量均相同,稍微有差别的是东室中多了一只发簪,西室多了二十二枚铜钱。所有随葬品多集中在墓室北部,即死者头部一侧,且靠近连通两室甬道。随葬品中的青瓷碗的组合比较罕见,均为形制相同的一大一小两碗组成;剑状铁器的用途、名称也不清楚,出土的铜钱有唐、宋、明三代古钱,多为宋钱,时代最晚的是明代的洪武通宝,据此可以推测墓葬的时代上限为明洪武年间。同时由于觉正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①而明墓又位于其天王殿大殿之下,说明墓葬的始建年代要远远早于觉正寺的建设年代。所以觉正寺明墓的年代以明初为宜。

高港明墓的建筑方法与觉正寺明墓稍有不同,觉正寺明墓建筑方法为先建好两侧立墙,然后起券,券顶压在两侧立墙上,最后用封墙封堵,封墙建在券顶外,而高港明代墓葬则由于是券顶平行建筑,容易坍塌,同时由于在前后墙上均留有对称梁洞,故推测其建筑方法当是砌好四壁后,再架梁砌券。出土的青瓷罐制作精美,底部制作工艺奇特,器底和器身分别制坯,然后用釉粘接,尤其是出土时在其内部发现配放有一青瓷盘,用途不明,值得注意。出土的瓷盏盏心有涩圈,表明其年代属于元代末期或明代早期。

以前泰州地区所发现的明代古墓多为浇浆墓,如胡玉墓②、刘湘墓③、徐蕃夫妇墓④,而这些墓葬的建造年代均属于明代中晚期,象觉正寺和高港发现的这种不分前后室的双室并列的券顶砖墓还是在泰州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它们的建筑年代相对较早,属于明代早期。

明代早期的砖室墓中的出土文物以陪葬的生活用品为主,主要有瓷器和陶器,少量金银首饰和钱币,棺木及骨骸保存较差均未见墓志铭;明代晚期的浇浆墓中出土文物以陪葬的装饰品为主,主要有首饰和服饰,棺内未见陶瓷器,只在浇浆北侧有一带盖瓷罐,棺木及骨骸保存较好,出土了多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在浇浆墓的南侧或上部有志盖相对的带铁箍的墓志铭一合。同时晚期明墓所反映的葬俗和现代泰州地区的葬俗很相近,只注重随身用品的随葬。

这次发现为研究明初泰州地区的墓葬形制以及明代泰州的墓葬发展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的资料,由此我们发现了明代泰州地区的墓葬形制经历了早期的双室券顶砖墓到中晚期的浇浆墓的发展演变过程,随葬品也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用品向个人装饰品演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