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01-14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泰州五一路市少年宫西侧,有一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田氏住宅”。宅后归夏姓,人称夏家花园。清嘉道时,泰州著名学者夏荃就生活在这里。这位夏公嗜学好古,曾写了一部关于钱币研究的专著《退庵钱谱》。在古代泰州地方历史上,撰写钱币专著者,仅见此夏荃一人。笔者有机会阅读了这部著作,为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促进泰州古钱币的研究,在市钱币学会召开的年会上,向诸位钱币研究的同仁略作介绍。
夏荃(1793——1842)字文若,号退庵,泰州人,17岁入县学,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秀才。清道光五年(1825),一场大病过后,他淡泊功名,绝意科举。但亦曾作过江苏丰县与湖南桃源县训导。退居返乡后专事纂述,与当时的吴熙载、刘宝楠等文化名人交往甚密,时有唱和,著有《退庵文钞》传世。夏荃一生博览群书,悉心整理地方文献,从131种古籍中辑录出有关泰州的记载,编成《梓里旧闻》。用数十年时间,收录了自唐至清泰州人的诗文和著述,编成《海陵文征》、《海陵诗征》等,保存了丰富的地方文献,对泰州历史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 重大贡献。夏荃更好文物考古,喜金石文字,断垣残础,罗掘殆遍,醉心古钱币研究,纂成《退庵钱谱》,开泰州地区文物考古特别是钱币研究之先河。
《退庵钱谱》8卷,谱前有宝应刘宝楠、泰州汤治昭、长洲沈亮、江都杨亮为该书所作的四篇序言。书中有夏荃撰《历代钱谱考》、《历代年号重袭考》、《钱谱目录》及《钱谱》八卷。卷一介绍的是秦、汉钱16种。卷二是蜀汉、吴、宋、梁、陈、元魏、北齐、后周、隋钱19种。卷三是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唐、前蜀、后蜀、楚、闽、钱23种。卷四是北宋钱46种。卷五是南宋、宋代铁钱、西夏钱58种。卷六是辽、金、元、元末伪钱24种。卷七是明、明季三王、明末号钱37种。卷八是外国品、厌胜品、奇品、不知年代品89种,凡312种。谱后有民国八年(1919)韩国钧作《夏退庵钱谱后序》一篇。该书被编入《海陵丛刻》。
《退庵钱谱》书前的第一篇序言,是宝应刘宝楠所作。刘在序言中说:“吾友夏君退庵嗜学好古,以金石之学儒者多精通,而刀币独略。世所传图志,验诸正史,往往不合。于是纲罗泉货,权衡子母,得古钱若干品,为之辨真赝,别良苦,考其年世,核其异同,旁征诸家折衷,成钱谱八卷。”从刘宝楠写的这些序言里,我们可以看到,夏荃这本钱谱,得益于他精通儒学,博学多思。在他发现了当时传世的古钱图志,与史书记载不相符合时,就亲自收集古钱,在摩娑玩赏时进行深入研究,对前人的论述反复琢磨,又旁征博引,对照比较,从而撰写成了这部学术性较强的古钱币专著。
夏荃所在的时代,方孔圜钱还作为主要货币,在社会上流通。他从所藏的千余品古钱中,遴选了312种,逐一作了论述,著成钱谱专著。而非他亲眼所见,亲手所摸、亲自所有的钱不予著录,表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每一种钱币,他都进行详细论述,内容包括正史对这一钱币的各种记载,前人对这一钱币的诸多不同著述,还有他以按语的形式,表达的自己独到见解。以“五铢钱”为例,《史记》、《汉书》、《晋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洪遵《泉志》、李孝美《历代钱谱》、张端木《钱录》、蔡云《癖谈》等史书与钱币著作中,凡是有关五铢钱的记载和资料,他都详细征引,并几次加有他的按语,单这一例“五铢钱”的论述,就有1600多字。其阅读史书之广,研究程度之深,所费精力之多可见一斑。他著述古钱更不是就钱论钱,哪种钱价值多少,如何珍贵,而是在古钱的有关历史上,下功夫进行深入探讨。明代的“泰昌通宝钱”,在《明史。食货志》中,只有“天启元年铸泰昌钱”简单的记录。他这简单的文字后,加上了”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丙午朔,光宗即位,诏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九月乙亥朔,熹宗即位,诏以明年为天启元年,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光宗立,祗一月耳。志称天启元年铸泰昌钱盖补铸也。”这就把天启元年时铸造泰昌钱的情况说清了。
为编著退庵钱谱,夏荃不知阅读了多少古籍,下了多少功夫。如果你读一遍他书中的《历代钱谱考》,定会使你佩服不已。他从我国第一位研究钱币的专著,南朝梁顾 烜 《钱谱》起,对历代有关钱谱的图志,包括隋书经籍志载《钱图》一卷,唐封演《续钱谱》一卷,宋董卣《钱谱》十卷,洪遵《泉志》十五卷,元《历代钱谱》一卷,明胡我琨《钱通》三十二卷,清《钦定钱录》十六卷,清胡道周《续泉志》,张端木《钱录》十二卷,无夕万光炜《古金录》,高邮孙侣《历代钱表》,张崇懿《钱志新编》二十卷……计41种历代钱谱,每种钱谱统统进行了考证。尽管当时有些钱谱已经失传,但通过其他典籍中的记载,也都作了说明。在考定这些钱谱发现有不明确的地方,夏荃还加添自已的按语。如元《历代钱谱》一卷,夏在书中写道:“读书敏求记《历代钱谱考》一卷,元至大二年十月诏以历代旧钱与新钱并行,是书成于三年季春。(夏)荃按:此谱疑当时奉敕撰,撰人名氏未详,此元代钱谱之可考者。”前人未曾明确元《历代钱谱》一卷的作者,夏荃提出了自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夏荃还对董卣《钱谱》、顾 烜 《钱谱》、洪遵《泉志》等当时名人权威所著钱谱中的错误,进行了更正。例如董卣的《钱谱》中谓“隋文帝铸小五铢钱”,夏荃就认为董这种说法错了,并指出了为什错,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很谦逊地表示愿与钱币的嗜古家商榷。
我国的古钱币版别很多,仅年号钱,就约有340多种。南朝宋孝武时铸“孝建”钱,始以年号为钱文。但由于历史上帝王的年号多有重袭,要研究古钱,必须精通熟悉历代年号纪元。夏荃又花费了很大精力,对我国历史上重复的帝王年号逐一作了考证,写了一篇《历代年号重袭考》一文,收录在《退庵钱谱》中。他仔细地排查出了从汉武帝以“建元”纪年起,中国历史上为两个以上帝王所使用过的157个年号。每个年号,被哪几个帝王重复用过,写得清清楚楚。如“天启”这一年号,先后五次被后魏徐州剌史元法僧、梁永嘉王萧庄、南诏晟丰佑、元末徐寿辉、明熹宗等使用过。此外,夏荃还将“一朝中年号自相仍袭”、“用干支纪年”、“三字年号”、“四字年号”“六字年号”全都作了梳理,一一于以书录。这种勤奋的精神,令一般人望尘莫及。
我国的“孔方兄”古钱币使用时间前后2000多年,其品种约有6000多种。限于当时的条件,夏荃只能就自己收藏有限的千余枚古钱中的300多种,进行考证论述,写成一部钱谱专著。尽管这些只是古钱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在当时又缺乏考古资料帮助对古钱准确断代,难免有较多不足之处,但仅就这几百种钱币的论著中,所反映的他那种考证严谨精审,足以使我们感动不已。作为从事文物工作的专业人员,当我 们读过160多年前泰州夏荃所编著《退庵钱谱》后,顿觉阵阵汗颜。随着建国后我国古钱币的大量出土,研究钱币的专业和业余工作者成千上万,我们有条件比前人研究得更深更细。泰州历史上的夏荃当是我们研究古钱币的好榜样。
“摩娑玩赏录钱谱”。遥想夏先生“当风日清美独居深念”,戴着一副高度数的近视眼镜,在堆满各种古籍的案桌旁,手指间按摩着古钱撰写著录钱谱的情景,仿佛就重现在我们的面前,并激励着我们努力奋进。古钱币上保存着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民俗等许多信息,古钱币研究意义更大,其乐无穷。在今天泰州钱币学会的年会上,我们将读识夏荃《退庵钱谱》的管见,就教于与会的诸位方家,并对退庵翁表示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