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博物馆的时代责任

发布日期:09-08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当人们从历史的角度看博物馆,博物馆物件就是“文物”,而当我们从现实发展的角度看博物馆收藏,它们就是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过去,我们常常依时间的尺度将历史与现实区隔开,今天,我们则从发展的维度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李长春同志《保护发展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文章中谈到,“经济社会发展是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发展文化遗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这段话深刻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当代中国博物馆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这就是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还要为中华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财富,为未来发展创造当下的文化遗产。

当代中国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这就是“保护、阐释、创新”:

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要在传统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避免和延缓文物的自然衰败进程,同时要在妥善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拓展遗产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在应用中丰富其价值,加强社会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阐释文化遗产。博物馆要加强对文化遗产内涵的研究和理解,运用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文化遗产综合研究平台,多维度揭示文化遗产携带的多元信息,将文化遗产研究与当代人文社科研究有机联系起来,让文化遗产研究为丰富人类知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支撑作用,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支持公众的博物馆学习。

创新文化遗产。则主要是指为未来创造当下的文化遗产。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也是有活跃创新力的民族,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要为后代创造可供其发展所需的当下文化遗产;创新文化遗产,不是将传统文化遗产改头换面,用当代文化因素进行包装,而是鼓励和激发人们在民族文化遗产框架和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民族智慧在当下的发展和体现。当代博物馆不仅要真实表达先民的智慧,充分展现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就,更要为民族智慧的创新提供条件,为多元文化的认知、尊重和交流搭建桥梁,在差异中反思,在交流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