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07-03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黄桥概况
自北宋神宋元丰年间建镇以来,黄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全镇共辖23个行政村、9个居民居委会,总人口9.7万人,占地72平方公里,是泰兴市第一大镇,江苏百家名镇之一,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镇。
黄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濒长江,北接姜堰,东连如皋,交通四通八达,是苏北苏中地区通往上海、苏杭等地的重要门户。即将通车的宁靖盐高速公路倚镇而过,新长铁路泰兴站也即将在镇区东首落成,这些都为黄桥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黄桥镇历史悠久。汉高祖12年,刘濞为吴王,都广陵,设海陵仓于今泰州市,黄桥因仓取名“永丰里”。元末明初易名黄桥镇。
黄桥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名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桥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革命策源地之一。1940年,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东进黄桥,设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指挥了名震中外的黄桥决战,开辟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首尾两战均在黄桥地区发生,在我军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桥镇自古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被写入国史的宋孝子顾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棐,礼部郎中何棠,清音韵学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喜剧大师、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中科院院士、著名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都诞生于黄桥。黄桥籍的科技人才遍布国内及海外各地,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教授、研究员等200多人。
黄桥镇历史遗存丰厚。镇区内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风貌古街区,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共有24条古街巷。特别是珠巷、罗家巷、王家巷、米巷等街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历史原貌。这些街巷沿街多以店面房为主,前店后作。巷道较宽,两旁建筑屋檐低矮,青砖小瓦,硬山屋面,用材粗大,举折平缓,矮挞子门,完整地反映了黄桥原有的城镇风貌、适当的街区尺度和地方特色。
镇内有福慧寺、宗镜庵、真武庙古寺庙3座及何氏、韩氏、王氏、钱氏、张氏、闾氏、沈氏7个宗祠;有文明桥、致富桥古桥2座;镇内还保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拥有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桥决战支前站旧址、明清民居建筑群;泰兴市文物保护单位15处:如牛皋洗马池、顾孝子墓、丁文江故居、丁西林故居、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粟裕骨灰安放处等。
黄桥距姜堰、如皋、靖江都很近,近代因其“东抵雉皋,西入城市,南骥沙,北海陵”号称“四县通衢”。当年陈毅、粟裕就是住在黄桥的米巷指挥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的;著名的“黄桥烧饼”也是从72条小巷深处飘香全国的。
徜徉小巷,放眼眺望,只见墙檐相接、鳞次栉比。其间时有小楼,也不过两层,从外表看不出内里的玄机。欲知小巷的久远,你只要看门槛的磨损程度,那磨成弯月状的门槛告诉人们它经历了多少沧桑;欲知小巷的繁华,你只要看一排排榻子门,它的背后曾是一个个享誉三江的商号:老宝成、仁源生、美味鲜……
欲知小巷的昨日,你可以把小巷当成线装书,从中去品味历史留下的痕迹和气息。小巷通幽,你可以顺着小巷去寻找前后八进的明清古建筑群、树龄逾百年的金桂和腊梅、名闻遐迩的丁家花园、牛皋洗马池、顾孝子墓等名胜古迹。
交通:
南京发车由宁通高速转宁靖盐高速黄桥出口进镇
提示
黄桥烧饼:这种烧饼是用油酥和面,而且还有馅,馅是用火腿或猪油等做成。烧饼在缸炉里一烤,酥脆焦黄,香喷喷。非常可口。这种烧饼只有这一个地方有。它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人人赞赏。
这种黄桥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究意是谁的发明创造,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不过有一件事,大家记得十分深刻。那就是1940年,新四军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在黄桥这里打下一仗,非常激烈,成为著名的黄桥战役。新四军日夜坚持战斗,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黄桥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焦急。他们后来就想出一个办法,这是用这种烧饼,慰劳新四军。人们日夜赶做,有专人指导,开始小规模地做,后来推广开来,全镇的人都做起来。新四军吃了这种烧饼,浑身增添了力量,打仗打得非常起劲。最后,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